领导及解读政策

索引号: GSDA011308003-2018001 发布机构: 工信局 发布日期: 2018-05-25 17:40:45
文 号: 主 题 词: 领导及解读政策 阅读: 230

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解读市委“433”发展战略

来源: | 作者: | 日期:2018-05-25 17:40:45

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 推动工业转型升级


市工信委党组书记、主任  李德平


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,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。“十三五”是全市扶贫攻坚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,也是工业发展瓶颈的突破期和转型升级的加速期。全市工信系统要深化落实市委“433”发展战略,认真践行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理念,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谋划,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。

一、坚持目标导向,推动工业经济扩数量、提质量

市委“433”发展战略体现了陇南的时代特征,为全市长远发展绘制了蓝图,确定了目标。工信系统贯彻落实市委“433”发展战略,就是要紧扣市委、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,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,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,深入分析、准确研判,统筹确定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预期目标、时间点和路线图。力争“十三五”期间,累计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突破100个,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%,主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,其中铅锌采选能力达到800万吨,黄金年产量20吨以上,有色冶金产业的支撑作用得到巩固和发展;白酒年产能达到8万吨,年处理油橄榄鲜果能力达到15万吨,中药材就地转化加工率突破30%,农特产品加工和中医药制造产业的占比不断提升,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;石材年加工能力突破800万平方米,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60万千瓦,建筑建材和清洁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。通过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有色冶金、建筑建材、农特产品加工、中医药制造、清洁能源等传统产业与新材料、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。

二、突出主动作为,推动工业经济促转型、快升级

(一)依托资源优势做文章,在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上协调发力,促进产业发展规模化。境内丰富的矿产、生物和水力资源是我们发展工业的最大优势。经济新常态下,既要实现增速换挡,又要在合理区间运行,务必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,把稳定增长作为产业规模化的基础,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规模化的动力,集中力量重点推进。要狠抓增长点的培育,强化研判调控,促进达产达标,力争各县区每年新增1-3户入规企业,引导厂坝公司、金徽酒业、独一味制药等重点骨干企业用好互保共建互为市场、电子商务等有效平台,去库存,降成本,增效益,力争对规上工业贡献度达到45%以上,努力实现换挡不失速、调速不减势、量增质更优。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,围绕《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》,每年实施市列重点项目20个以上,建立包抓责任制,加大协调服务力度,全力加快郭家沟铅锌矿、独一味技改、金徽酒业技改、紫金矿业黄金冶炼厂、金鑫工贸新型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建设进度,不断扩大有色冶金、建筑建材、农特产品加工、中医药制造、水电能源等产业规模,培育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制药、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,优化产业结构,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。

(二)着眼开放开发求实效,在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上同步推进,促进产业布局集聚化。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坚持开放是发展的必经之路。要把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作为开放开发的有力载体,同时发力,优化产业布局,实现集群式发展。要按照市委“433”发展战略中构建向南开放桥头堡的要求,抢抓交通瓶颈打破和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,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,加强项目论证储备,突出产业专项招商、重点区域定向招商,成立招商小分队,加大与行业协会、中东部发达地区、友好城市、陕南和川渝的衔接交流力度,开展“一对一”招商,有选择性地跟进洽谈,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,力争引进一批新项目落户陇南,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。要推广康县独一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“小而精”的发展路子,整合财政资金、吸纳民间资本,加快园区交通、水电气讯、排污、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循环化改造,提高园区承载力,加大企业入园的宏观政策引导力度,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,把徽县工业集中区打造成西成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,努力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把西和、康县和宕昌3县工业园区建成省级示范园区,园区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50%以上,成为聚集生产要素的“洼地”、产业发展的“高地”、对外开放的“窗口”。

(三)践行绿色理念出实招,在节能降耗和循环利用上良性互动,促进产业走向低碳化。孙雪涛书记在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(扩大)会议上指出,“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,绿色是我们最大的本钱”。现阶段,我市工业经济“两高一资”特点明显,资源综合利用率低,循环经济链条亟待延长和完善,特别是“十二五”以来工业能耗累计下降25.6%,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十分有限,工业节能形势依然严峻。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,坚持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,加快现有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,论证和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项目,开展工业产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,积极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、工业园区中循环、区域之间大循环的三大循环体系。要不断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,强化工业节能源头治理,抓好工业项目节能评审,严格执行能耗限额标准,加大对水泥、锌冶炼、铁合金等高载能行业的节能监测、研判和预警工作力度,力争“十三五”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%,促进产业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。要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,坚持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的原则,加强“属地管理”,严格落实市县工信部门监管责任和民爆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建立健全信息化监控机制,确保民爆行业安全运营。

(四)围绕创新驱动下功夫,在产品研发和人才储备上重点突破,促进产业研发体系化。陇南工业的阶段性特征,决定我们必须在创新驱动上主动作为,因势而谋、因势而动、因势而进。要立足释放供给端活力,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产业为主线的技术创新体系,支持有色冶金、白酒酿造、油橄榄、中医药制造等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建立各级各类研发中心,实施技术装备提升、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等重大技改项目,力争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%以上,发展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,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。完善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,支持企业不断引进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,鼓励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,加大员工技术培训投入,优化企业人力资源。

(五)立足企业培育促共享,在激发活力和助力扶贫上统筹谋划,促进产业辐射最大化。中小企业是产业扶贫的生力军。要用足用好国家、省上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,每年新增培育中小微企业300户以上,建立健全示范平台、服务中心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,支持中小企业在主板和新三板上市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,实现快速发展。要强化互联网思维,推进互联网+企业,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,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,建设“智慧企业”,尽快补齐短板,加深两化融合。要在推动工业企业构建网络采销体系的基础上,组织通信运营商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,支持农特产品及中医药加工企业,进一步创新产品和包装设计,满足网上销售新要求,提高网货供应水平,全力加快电子商务发展。要紧扣全市扶贫攻坚,在186个贫困乡镇创建龙头企业助推精准扶贫,探索推广“电商+龙头企业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扶贫模式,通过扩大就业、原材料采购、多种方式入股等方式把产业对扶贫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释放到最大,帮助群众脱贫致富。

三、优化发展环境,推动工信系统聚合力、抓落实

全面贯彻落实市委“433”发展战略,全市工信系统义不容辞、责无旁贷。要振奋精神、锤炼作风,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,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信干部队伍,继续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。要统揽全局、协调各方,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市《“十三五”工业经济发展规划》、《“十三五”信息化发展规划》、《“十三五”通信网络发展规划》等发展规划,并加大向国家、省上的汇报衔接力度,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,强化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,形成合力,营造良好环境。要奋发有为、勇于担当,把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,对年度重点目标和任务继续实行“月通报、季小结”,加强监测分析、跟踪督办,盯紧抓实,努力为全市打赢扶贫攻坚战、与全省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。